曲奇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曲奇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复盘鸿商系保险局中局中法人寿面临破产风险

发布时间:2020-03-26 17:06:47 阅读: 来源:曲奇厂家

【财联社】(记者 牛颖惠)一步踏错,步步错过。

在保险资本的舞台上,眼看新股东进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一切,从中法人寿的大股东鸿商集团眼前一幕幕掠过。在保险业急剧转折这几年的关键时点,鸿商集团一次又一次错过,终酿成中法人寿现在债台高筑的结果。

银保监会合并之前,曾有监管部门要收掉几张保险牌照的传闻,中法人寿即在传闻名单之列,这让该公司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财联社记者从消息人士处独家获悉,目前原中法人寿领导班子成员绝大多数已离开,总公司仅剩人事、财务、IT运营等业务负责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法人寿深陷经营困境?鸿商集团进入中法人寿后发生了什么?财联社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试图复盘鸿商集团这场阴差阳错的“时代之战”。

中法人寿员工大面积离职

日前,财联社记者来到中法人寿位于北京CBD财富中心的总部办公区,该大厦59层全部为中法人寿总部办公区,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办公职场工作人员稀少,几乎有近90%工位空置。

随后,记者又实地走访了中法人寿北京分公司位于东大桥中复大厦四层的办公场所,这里同时也是中法人寿的综合服务大厅,现场同样冷清,只有一位工作人员外加一名现场保安。工作人员表示,综合服务大厅只办理存续业务,不办理新业务,目前大部分来现场办理业务的都是满期,退保的比例并不高。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法人寿偿付能力为-6739.43%,在行业中垫底,其也是保险业内两家评级为D的寿险公司之一。

中法人寿在偿付能力季度报告中也表示:“公司基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结果,已启动业务管控、费用管控、投资管控等偿付能力管理的相关措施,并对偿付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密切追踪。为使公司尽早正常经营,更好地保障客户权益,防范公司经营风险,公司将加大与各方的沟通力度,加快公司增资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原保监会此前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表示, 为控制风险、倒逼险企合规经营,保监会将根据风险成因和严重程度,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一企一策”,除停止部分或全部新业务外,严重者面临被接管或申请破产的处罚。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中法人寿的存量保单数量并不大,金额也不高,保险期限最久的保单2021将到期。一家几乎没有存量客户和存量员工的保险公司,相对于其他险企来说,被接管或者破产的处理难度系数很低。业内普遍认为,中法人寿破产的可能性较高,监管部门很有可能将其数位行业典型案例处理。

因看不到任何希望,今年上半年中法人寿员工大面积离职。一位前员工对记者表示,“中法人寿极有可能成为业内第一家宣布破产的保险公司。”

财联社记者联系中法人寿总公司进行采访,但对方表示:“公司不接受任何采访。”记者还联系鸿商集团,但该集团接线人员也表示:“不接受采访。”

鸿商集团的数次蹉跎与错过

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鸿商集团对中法人寿最初制定的增资方案是80亿元,但是因为错过了万能险最佳的市场时机而降至13亿元。自通过中法人寿首次提交增资方案以来,这13亿元的注册资本已经打入到验资账户中,由于增资方案迟迟未批,上述钱款始终无法动用,长久的股权结构割据战,终还是拖垮了中法人寿。

被股东的“丢弃”的保险公司有几家,中法人寿最广为人知,但内情却极少有人知晓。

时间溯回至2005年。当年,中法人寿作为“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首批合资险企”正式成立。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中国市场并非中法人寿外方股东——法国人寿的主战场,所以,即使成立的最初几年中法人寿发展迅猛,外资股东始终没有继续增资的打算。

中方股东中国邮政曾提出想增持至75%,但法国人寿并未同意,再后来,中国邮政有了属于自己的中邮人寿,股东双方的“较劲”有了更低的心理成本。在鸿商集团接手前,多家企业接触中法人寿股东,都未能谈拢。“无辜”的中法人寿被打入冷宫,眼见了国内保险业十年的迅猛发展。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5年,这也是鸿商集团与中法人寿故事的开始。

是年,外方股东终于开始让步,同意稀释股份,鸿商集团成功拿下50%股权,并引入新股东北京人济九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法国人寿各自持股25%,鸿商集团成为单一大股东。

虽然布局有点晚,仍可赶上保险业这波大增长的尾声,可偏偏,鸿商集团遭遇了数次阴差阳错。

为开展业务,鸿商集团在取得50%股权之后,需增资提高偿付能力,股东三方需同比例增资,才能保持股权比例不变,但法国人寿拒不增资。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继续蹉跎;法方稀释股权。

最终,鸿商集团与法国人寿达成共识,外方同意稀释股权。但根据《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比例不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0%,也不应少于25%。也就是说,如果鸿商集团增资,法方股东没有同比例增资的话,中法人寿将从合资公司变成中资公司,这在我国的监管政策中并无先例,监管部门坚决不肯放行。

鸿商集团再生一计,更换外方股东。一位接近鸿商集团的知情人士称:“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更换外资股东,为了能尽快扩大业务,鸿商集团开始满世界寻找外资接盘者。”

彼时,鸿商集团曾提交过几家外资股东的合适人选,其中包括两家有名的日资险企,但因特殊原因,监管部门并未批准。

在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不断与监管部门沟通的过程中,政策变化突如其来,鸿商集团迎来当头一棒。2016年8月,原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保险公司总股本的三分之一。

此时,外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的要求开始松动,但手持中法人寿50%股权的鸿商集团要实现增资,必须寻找中资股东入局,接手其33.3%以外的股份。

2016年11月,中法人寿提交融资方案,引入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与安徽国圣投资为新股东,拟增注册资本13亿元。但因该方案股东方或存在关联关系等问题并未获得监管部门通过。

时间来到了2016年四季度末,中法人寿偿付能力恶化至-140.31%,大幅低于监管100%的红线,中法人寿主动向监管申请停止新业务。该行为被市场解读为,鸿商集团向监管部门“卖惨”,以求监管部门放行,不过该说法并未得到中法人寿方面的官方回应。

鸿商集团继续寻找新中方股东的过程中,监管部门顶格处罚前海人寿姚振华,要求其十年禁入保险业,同时对恒大人寿资金运用违规行为进行处罚,随着监管趋严,万能险杠杆红利骤减,鸿商集团对于保险业现金流觊觎的预期不断降低,回归保险传统业务本源成了当务之急。

2017年4月,鸿商集团上报新方案,中法人寿的增资方案变更为引入广西长久汽车投资、宁德时代新能源与西藏先仁投资。

然而,鸿商集团再次赶上了保险业内大事件。

2017年4月9日,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监管部门暂时停止了各类保险业务审批,鸿商集团没能赶在这之前通过审批,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丧失险资投资优势的中法人寿,对于鸿商集团而言,最值钱的就只剩下保险牌照了。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今年3月银监会、保监会合并之前,有意向方出价30亿元购买中法人寿保险牌照,鸿商集团对于这个价格并不满意。

2018年4月,银保监会施行的新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对股东提出了更高要求,控制类股东5年内不得转让股权。此时距离鸿商集团取得中法人寿控股权正好3年整。

即鸿商集团在无法通过保险公司获取现金流的同时,也错过了两年内牌照变现的时机。

股权投资变债援计划

资本市场的机会转瞬即逝。

无法开展新业务,现金流进不来,还要继续维持公司运转,鸿商集团对中法人寿的股权投资变成了债务援助计划。

有接近当时股权交易的知情人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中法人寿的新股东鸿商集团名下拥有诸多资产且资金实力雄厚,原本是想通过中法人寿的壳资源以“万能险”玩转杠杆,借助险资融资能力强,以及险资出海政策实现对海外矿产资源进行投资的计划。

无奈的是,自收购中法人寿股权起,鸿商集团便开始了为获取股权而愈挫愈勇的励志戏码,“股权结构”问题成了一直悬于鸿商集团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7年,中法人寿向股东借款1.31亿元。2018年中法人寿协调股东借款情况延续,从年初至今已经借款8次,累计金额6410万元。中法人寿在公司公告中表示,借款资金主要用于应对公司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用于支付存量保单到期、退保等与客户相关的利益支出,满足维持日常运营的基本需要。

“之前卖的保单陆续到期,需要支付的钱也不少。”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法人寿没有新业务,没有现金流,只能不断借钱。

为了降低成本,中法人寿开始做减法。先是解散了销售团队,接着“消化”了内勤人员。2017年11月,副总经理罗振华提出辞呈离职,2018年7月,原副总经理、总精算师、首席财务官、首席风险官李鹏也申请离职。

在经历了数年眼观行业发展、数年的股东蹉跎之后,中法人寿将走向何方,目前仍存变数。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法人寿还在拟定新的增资方案。

郑州男科专家告诉你男性病理性遗精的预防方式

房事中途疲软属于阳痿吗

治疗乳腺增生结节的方法